博士生李妍《Chemical Science》论文:模板法调控骨架硅含量实现SAPO-35分子筛对CO2的高选择性吸附
温室气体的排放,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,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,所以CO2的捕获与分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CO2/N2混合气体分离技术,水胺吸收法,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浪费。因此有必要推动更低能耗和低成本的物理吸附方法的发展。在物理吸附技术中,高效吸附材料的开发是吸附和分离研究的重点。较大的CO2吸附容量,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可调节的酸性和极性赋予了分子筛材料在含CO2的气体混合物中的吸附和分离的巨大应用潜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CO2分子和N2分子间非常接近的动力学直径使得二者分离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。SAPO分子筛在相应的压力下具有与硅铝分子筛相当的CO2吸附能力,且其较弱的电场梯度有利于可逆的CO2吸附过程。具有LEV拓扑结构的8元环小孔SAPO-35分子筛的有效尺寸可确保CO2分子通过,同时阻止直径略大的N2分子通过,具有较高的CO2/N2选择性,然而目前对其在CO2吸附和分离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。且在当前的少数报道中,使用传统模板剂HMI合成的SAPO-35的分子筛的CO2吸附能力也较弱,这应该是与其不合适的硅含量以及酸性有关。
近期,博士研究生李妍作为第一作者在Chemical Science期刊上发表题为“Achieving highly selective CO2 adsorption on SAPO-35 zeolites by template-modulating the framework silicon content”的研究工作。在该工作中,基于模板调控的基础,采用更适合于SAPO-35合成的模板剂NMP对其骨架硅含量进行调控,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硅含量的SAPO-35样品,并研究了硅含量对其CO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具有中等硅含量的SAPO-35样品展现出了最强的酸性,进一步增强了其CO2吸附能力以及对CO2/N2混合气体的分离能力。该工作表明,通过模板剂合理地调控SAPO分子筛骨架的硅含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气体吸附和分离性能。
![](/__local/8/3F/12/B7F82A0120321C217283EA4EA8A_CD60FAD5_1153B.jpg)
相关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期刊上,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生李妍(导师:于吉红教授)。
全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9/D2SC00702A